(文:魏宏叡 / Process 普羅品牌台灣分公司 品牌顧問)
當生成式 AI 讓內容產製的速度呈現爆炸式成長,「內容通膨」將成為未來的新常態,品牌的競爭不再只是誰產出得多,而是誰能被「真正記住」。
而要做到這件事,還得回到品牌的根本:對人性的理解。
AI 帶來的不只有效率,還有同質化
生成式 AI 讓內容產製時間成本大幅降低,從文章、影像、影片到社群貼文,都能在幾分鐘內完成。對企業來說,這看似是效率的革命,但對品牌經營而言,若失去差異性,再多的溝通也只是「稀釋印象」。
我有一位同事之前分享,她先生在家裡用 AI 生成的食譜做蛋糕,他照著步驟順利地完成,與家人一起享用時候卻發現蛋糕不僅口感奇怪,連味道都帶著一種「說不出哪裡不對」的感覺。同事仔細檢查食譜,才發現裡面錯得離譜:比例混亂、步驟顛倒,AI 顯然把多篇食譜內容「拼在一起」,卻沒有理解烘焙的邏輯。
這聽起來荒謬卻也是提醒:
AI 擅長組合資訊,卻不具備「判斷」與「品味」。
它能幫你「說話」,卻不一定知道「該說什麼」。
你是否嘗試過讓 AI 生成產業文章?
你應該會發現AI很擅長產出「正確、一定水準」的內容,但通常缺少獨特觀點、語氣與個性。想像市場上充斥越來越多這類內容,品牌要被看見不難,被記住卻會比以往更難,AI 提升了產能,但也讓內容越來越像、語氣越來越平。如果品牌沒有核心想法就大量生成內容,最終只會讓品牌「越說越模糊」。
牢記品牌經營的 3C 原則:
Conciseness, Consistency, Continuity
1. Conciseness(簡明):傳遞清楚、簡潔的品牌訊息
資訊越多,越需要簡單。
品牌與其說得多,不如只說一點最獨特的,除了企業對該議題的獨特洞察外,從品牌溝通層面來說,品牌的要旨(Essence)正是品牌獨有和專屬的精髓。
以Texture Maker品元實業為例,品元的品牌的要旨是「實現」,而在每一份內容、每一次互動,都應該盡可能帶入這個概念,讓接收的人持續感受到品牌想傳達的概念:『品元能透過食品科技為您「實現可能」』。

閱讀案例:Texture Maker 品元實業
當資訊洪流淹沒市場時,簡潔就是力量,注入清晰的訊息,讓人一眼明白、留下印象。
2. Consistency(一致):品牌主導,AI 協作
品牌經營者以 AI 協作是必然趨勢,但品牌首先必須明確定義品牌策略:你的個性是什麼?語氣如何?要傳遞什麼價值?
這些要素正是與AI協作的邊界,只有當 AI 在正確範圍內生成內容,品牌的一致性才能被保留,讓顧客在不同的平台接觸到同樣的品牌內容,一致性是品牌信任的基礎,在內容爆量的AI 時代,人們會更相信始終如一的品牌。
同樣的原則,也適用於 AI 與顧客的互動。當品牌導入 AI Agent 或智能客服時,它就成為品牌人格的延伸。品牌需要先定義語氣準則:它能開玩笑嗎?應該是什麼語氣?哪些話不能說?隨著智能客服的落地,這些細節會將在不遠的未來越來越重要,直接影響顧客對品帶的感受,更是建立一致品牌體驗的關鍵。

閱讀文章:品牌體驗,形塑顧客與品牌間的回憶與想像。
3. Continuity(持續):以重複建立長期記憶
品牌不是一次性的活動,而是一段持續的對話,AI 可以加速內容產製,但品牌印象需要時間累積。「持續」的重點是圍繞同一主張反覆深化。
因此,與其不斷變出更多新的內容,利用生成式 AI 的創造力用不同的角度重申同一理念,人們將會更能記得它始終如一的樣子。
不變的品牌本質:「對人的理解」
AI 能提升我們的效率,但品牌經營的出發點仍應是「理解客戶」。理解客戶的需求、情感和語言,並從他們的角度出發,打造對應的產品、服務及內容,品牌才能與客戶建立「真實的連結」。
品牌經營者的任務,不只是落實 3C 原則,更要不斷提醒自己:不論什麼時代,能對品牌產生感受的,仍然是真實的一個個人。讓品牌以真誠的情感回應人性,才能在效率之外,留下深刻的印象與信任。
Questions?

